半岛都市报 -A06

发布时间:2024-07-24 23:22:08 来源:M6米乐最新下载地址 作者:m6在线登陆

  于丹,女,汉族,1999年3月生,山东平度人,共青团员,北京市北体大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国家柔道运动员。1999年3月,于丹出生于平度市东阁街道沙岭村,自小就展现出卓越的体育天赋。2010年,被平度体校选入,开始接受专业体育训练。因肯动脑、愿吃苦,她两年后加入青岛市体育运动学校,师从董建青、程政教练进行柔道训练。2014年,成功考入北京体育大学附属竞技体校,然而,这一年也是她最为煎熬的一年,母亲意外离世,带来了巨大打击。回想起母亲的嘱托,她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子。从2016年起,“全国柔道青年赛第一名”“东亚青少年柔道公开赛第一名”“浙江杭州亚洲克柔术锦标赛第一名”“浙江温州全国柔道锦标赛暨男女混合团体赛个人第一名”……于丹的付出最终换来无尽荣誉和掌声,并于2021年成功加入中国国家队。2023年10月1日,她仅用20秒定乾坤,以绝对优势成功夺得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克柔术女子70公斤级冠军,成为亚运会史上首位获得克柔术金牌和奖牌的中国国家克柔术队运动员。于丹的事迹给了众多年轻人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动力,就个人而言,她的成功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她将继续努力进取,不断超越自己,为中国体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马龙腾,男,汉族,1972年1月生,山东平度人,中员,平度市天柱山文物管理所负责人。一把笤帚、一把小铁铲,这是马龙腾巡山“护碑”必备装备,一边巡山一边清扫山路,一天两次,雷打不动。刚到文管所没多久,由于地处荒山,以前没有私家车时,马龙腾每次上班都需要先坐公共汽车到达镇上,再步行1.5公里到天柱山。山里气候变化莫测,冬天寒风刺骨,夏天地表烫人,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已坚守了20个春秋。记不清有多少个春节没有陪老人守岁,也记不清有多少个中秋没有与妻女团圆,为了守护好文物,老马奉献了太多节假日。原本从事美术绘画专业的马龙腾,为了更好地了解天柱山魏碑石刻,自费购买各类石刻书法和魏碑史料理论书籍,工作之余便一直扎在书堆里。从2003年第一次讲解天柱山石刻开始,马龙腾很快对天柱山的摩崖石刻达到了痴迷程度,这些年来仅用于购书的费用加起来已有4万余元。如今,两鬓已生白发,但马龙腾依然是那个不舍昼夜、披星戴月的“看山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始终以一颗朝圣般的心,默默守护着这些历史瑰宝,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基层文物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2022年,荣获“全省最美基层文物工作者”荣誉称号。

  王京京,男,汉族,1988年3月生,山东青岛人,青特集团有限公司电力处技术主管。他有着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执着与坚持,也有着追求突破而勇于革新的勇气和担当。刻苦钻研,一年吃透50本电气专业书籍,“十年磨一剑”,从一名普通电工成长为工业机器人领域技术专家;攻坚克难,带领团队先后创新攻关课题26项,获国家专利62项,先后攻克青特集团电气设备数据管理平台建立、进口机器人自主维修等技术难题,每年为公司节约成本130余万元;开拓创新,组织实施数控系统及自动流水线改造,让专业操作更精准、企业产品更优质;成立“王京京工匠创新工作室”,带领团队积极开展创新攻关,先后组织实施精益改善提案133项,取得技术创新成果12项、36项先进操作法在各级评选中获奖,带动职工提出创新议案1000余项,为企业创造效益1800余万元。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是王京京所理解的工匠精神。他说“虽然时代在变化,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我会始终以奔跑者、进取者的姿态,奋斗在路上。”曾获全国、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山东省技术能手、振超技能大奖、青岛大工匠、青岛市“文明市民”等荣誉称号,事迹先后在中工网、海报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

  刘大海,男,汉族,1983年11月生,安徽岳西人,中员,自然资源部海洋一所海岸带中心主任。积极投身海洋强国建设,将科研成果写在祖国的蓝色国土上。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在工作上谦虚谨慎、脚踏实地、勇于担当,牵头编写了我国第一个海洋碳汇综合性行标《海洋碳汇核算方法》并发布,参与中国第一部海岛法的起草和第一部全国海岛保护规划的编制,开展国家、区域(海岸带、长江)、省(山东、广东)、市(青岛、深圳)、县(荣成)、片区(崖州湾)多层级海洋与海岸带规划试点,主笔《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规程》并立项国内首个省级标准;带领部门获得国家海洋局“青年文明号”称号,带领部门党支部获得建党百年“两优一先”海洋一所先进党支部称号,在《NATURE》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等项目30余项,出版著作40余部,授权发明专利10项,获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海洋科技优秀图书奖等省部级奖励表彰20余次。筹建并获批自然资源部首批新增重点实验室——海岸带科学与综合管理重点实验室,并担任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和学术带头人。

  年夫顺,男,汉族,1962年8月生,安徽蚌埠人,中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电子测量仪器学术带头人。他围绕“四个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民族仪器振兴为己任,几十年如一日,在电子测量仪器领域实现与国外并跑,成为国产仪器行业一面旗帜。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代到第三代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频率覆盖100kHz~110GHz,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位列世界前三;主持研制毫米波与太赫兹测量仪器,测量频率覆盖50GHz~1.1THz,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位列世界前二;构建国产化通用测量平台,集成了材料、器件、天线、雷达散射截面等测量系统,解决了5G移动通信等测量难题;主持微波毫米波与太赫兹测量仪器关键核心部件国产化研制,关键核心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发明专利70项(授权46项),国家与军队标准3项,论文和论著85篇。

  刘建港,男,汉族,1975年8月生,山东滨州人,中员,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船长。1994年,加入筑港队伍后,刘建港先后参与山东省95%以上港口航道、青岛港30万吨原油码头、青岛国际帆船中心水工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29年来,足迹遍布我国多个港口码头,是唯一参与了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和大连湾海底隧道“三大跨海沉管隧道”建设的安装船长,被誉为“海底绣花”第一舵手。2013年,刘建港赴港珠澳大桥建设现场,担任我国首个沉管浮运安装专用施工船组“津安2-3船组”总船长,用最短时间摸索出一套深海沉管安装方法,保证了全部33节沉管顺利沉放对接。2017年,刘建港承担起了大连湾海底隧道的沉管浮运安装工作,带领团队攻克了国内曲率最大沉管安装操作难题和最后一节沉管施工水域最狭窄等6项安装难题之最,实现沉管浮运安装提前收官,书写了沉管隧道建设领域的“中国速度”和“中国效率”。刘建港先后荣获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功臣、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水运系统“齐鲁工匠”、山东好人、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工人先锋等称号,他的事迹被工人日报、中国水运报、人民网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

  刘高利,男,汉族,1981年8月生,山东莱阳人,中员,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院区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学博士,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山东省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工作以来参加心脏外科手术9000余例,主刀手术超过6000例,其中年龄最大冠状动脉搭桥患者87岁,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左心室成形+室壁瘤切除+室间隔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并首次成功实施David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夹层,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主动脉血管病变的外科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二尖瓣成形术及再次心脏手术等进行了深入学习和研究,使他在外科技术及手术理念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主要致力于主动脉外科和微创心血管疾病的手术治疗,在他和团队持续努力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效果由国际30%的死亡率降低到5%,手术时间由8~9个小时降到4~5个小时。刘高利一手拿手术刀、一手拿导丝导管,是全国不多的集传统开胸、介入、微创切口和复合/杂交技术于一身的医生,多项技术填补区域空白。

  刘耀徽,男,汉族,1993年6月生,山东山亭人,中员,现就职于山东港口青岛港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任信息技术部副经理。先后获得山东省属企业优秀党员、青岛市优秀共青团员、山东港口“杰出青年”等荣誉。作为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的青年科研骨干,他怀揣科技报国的崇高理想,全程参与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一、二、三期工程核心生产管控系统的设计和研发工作,建成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他积极参与国家科技部、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攻克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管控系统、AGV智能调度系统、新一代超大型集装箱码头水平运输智能控制系统及码头智能监管系统等9项技术,其中4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将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向世界展示了自动化码头建设的青岛力量、“中国方案”!发布标准1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及竞赛奖项15项,助力青岛港自动化码头9次打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实现码头利润总额、业务量同比两位数以上增长,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亿元。

  汪传生,男,汉族,1960年2月生,安徽安庆人,中员,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央组织部管理专家、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省高校优秀党员、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和行业一等奖6项,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件、中国发明专利67件;获全国创新争先奖、侯德榜化工科技创新奖、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等;发表论文425篇。40年如一日致力于橡胶混炼加工、精密成型及废橡胶资源化利用等核心过程理论创新、关键技术开发和重大工程实践。为解决混炼加工技术和装备依赖进口、高精度宽幅胶片精密成型技术国外封锁、废橡胶黑色污染等问题,率先建立橡胶“拉伸-剪切等效”强化混炼、胶片“等压调控”精密挤出、短纤维定向取向“挤压重排-膨胀取向”一次成型等理论体系,创新开发出橡胶制品全产业链系统中橡胶混炼、挤出成型和废橡胶资源化利用等工艺和装备,为我国橡胶工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研究成果在大连橡塑、益阳橡机等多个行业头部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于米其林、固特异、中车等知名企业,出口欧美等,提升我国橡胶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李洪刚,男,汉族,1975年3月生,山东沾化人,中员,青岛西海岸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综合业务中心党支部、中级经济师。西海岸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奉法尚德志愿服务队队长、青岛热血英雄救助志愿服务大队副大队长。他永葆工作热情,自部队转业以来17年坚守行政执法一线,以“治理新面貌、服务新生活”的务实作风,投身城市环境品质整治提升。热心为群众,年均化解群众诉求事项500余件,累计为群众办好事190余次;摸索出耐心劝导、普法教育的方式方法,“执法也是服务,凡事要从老百姓的理解做起”,把问题化解在萌芽。他心系爱心公益,20多年来坚持志愿服务,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身边一批又一批同事加入志愿队伍,带动130余名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上百次,组织无偿献血360余人次,还利用业余时间给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开展急救培训逾2.4万人次。扶危助困、爱心助学等志愿服务的精神在他身边蔚然成风。荣获“青岛市执法标兵”“青岛市最美救护使者”“青岛市优秀志愿者”“青岛市文明市民”等称号。

  周衍默,男,汉族,1967年8月生,山东青岛人,中员,西海岸新区泊里镇泊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任、。多年来,周衍默根植乡镇宣传文化沃土,组建首家镇级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开展惠民文化活动200余场;整理推送11个项目入选各级“非遗”目录;参与打造“泊里民俗博物馆”“蟠龙村史馆”“泊里手造馆”和“藏马县县学旧址”等文化阵地;组织编写《沙岭子村志》《邵家岚村志》等5部志书,参与编写《红色泊里》《泊里镇志》等文化工程。主导举办“泊里镇歌手大赛”“泊里镇文化节”“泊里镇美食节”等节庆活动,推介宣传“泊里大集”,连续7年被央视重点报道;先后撰写新闻稿件近千篇,全方位对外宣传推介泊里这座新生小城市的发展变化,被誉为“基层文化战线上的‘老

上一篇:丁腈再生胶制品掺用丁腈原胶的加工 下一篇:2021年我国塑料制造业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