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官网登录正版下载.嘉化能源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 2024-09-17 04:14:32 来源:M6米乐最新下载地址 作者:m6在线登陆

米乐M6官网登录正版下载

  公司主要制造和销售脂肪醇(酸)、聚氯乙烯(氯乙烯)、蒸汽、氯碱、磺化医药以及硫酸(精制硫酸)等系列产品,子公司经营新能源发电业务及氢能应用相关装备的研发、系统集成开发等、港口码头装卸、仓储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是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的核心企业,在园区建立了以化工新材料为主导,辐射区内主要企业相关产业链,形成了上下游互利互补的循环经济运营模式。公司通过热电联产装置生产蒸汽和电力,用于园区供热及公司自身经营,公司拥有脂肪醇(酸)、聚氯乙烯(氯乙烯)、氯碱、磺化医药系列产品、硫酸(精制硫酸)等化工装置,同时拥有专业液体化工码头及配套仓储,为园区内企业及公司自身提供专业化工物流及仓储服务。以上各装置的产品、物料与园区相关内企业及公司自身产业构成循环供应链。

  公司主要产品辐射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园区内客户企业通过管道输送实现销售;对于园区外企业,主要产品通过车、船运输实现销售;境外销售主要通过港口出口到欧洲、美国、印度等市场。

  美福码头利用区域液体化工码头与企业管道相连的优势,为园区企业提供液体化工和相关原材料的码头装卸及仓储服务。

  清洁能源方面,公司主要开展地面光伏电站及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设及运营。氢能源产业利用公司自有产业氢资源优势,开展制氢及制氢装备、加氢、储氢、氢能发电应用等业务。目前公司持续推进氢气储运、氢能发电、氢能装备等相关应用。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上半年,外部国际环境复杂严峻,经济复苏乏力,地缘冲突不断,国际经济贸易与合作不确定性依旧持续;国内房地产、基础建设等领域需求疲软,工业品下游需求持续处于复苏过程中,能源化工行业利润水平仍维持低位运行。在此形势下,公司管理层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一方面,公司立足主业,稳打稳扎,确保脂肪醇二期、PVC二期等重点项目的有序推进。另一方面,公司以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节能降费增效为抓手,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工艺优化,力争提升公司的经营效益。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6.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5.41%。但二季度与一季度比较来看,经营形势出现好转迹象,环比来看,二季度营业收入环比增长20.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环比增长51.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2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80%;实现每股收益为0.3823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5.04%。截至2024年6月30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99.7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0.94%。

  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构建循环经济为核心发展模式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围绕主营业务上下游进行产业布局,通过循环经济实现资源、能源的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通过构建循环经济模式生态产业链,降低产品的能耗和物料成本,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增强公司各项业务的竞争力和企业的综合实力。

  公司脂肪醇(酸)系列产品销量稳中有增,价格二季度较一季度稳中有升,上半年公司脂肪醇(酸)系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4.4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37%。

  受宏观形势影响需求,聚氯乙烯(氯乙烯)价格持续低位运行,二季度较一季度略有回升,上半年公司聚氯乙烯(氯乙烯)产品实现销售收入8.3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20%。

  氯碱业务板块,受宏观形势、下游需求及量价影响,上半年公司氯碱业务实现销售收入5.0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64%。

  报告期内,园区内企业用汽量稳中有升;国内煤价回落明显,蒸汽业务与煤价联动,煤价下行联动蒸汽售价下降;同时园区内企业用汽量稳中有升,上半年公司蒸汽业务实现销售收入8.6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5.25%。

  上半年,磺化医药系列产品下游需求不足。公司磺化医药系列产品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2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9.91%。

  清洁能源产业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容量10.6MW,上半年光伏产业发电量11,852.07万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增加19.18%。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强化各装置智造水平,加大工艺提升、重抓节能核心,鼓励并发挥基层一线智慧,发挥全体员量;鼓励人人降本,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挖掘装置潜力,保障装置最佳运行状态。同时,公司统一目标,加强采销、生产灵活联动,在市场上抓机遇,提升经营效益。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围绕产品品质、品牌影响力和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各项工作,持续提升公司的竞争力,有力促进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被郑州商品交易所指定为烧碱期货交割仓库。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效应,增厚公司实际收益。

  公司一贯秉承安全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以绿色发展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提升发展的“含绿量”。积极构建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节能降碳工作。报告期内,公司全资子公司嘉化氢储年产100套电解制氢、1GW储能等制氢、储能、储氢装备制造项目一期在金华落地开工,该项目旨在开发制造国内领先的水电解制氢和储能装备系列产品,全面构建氢能源综合利用场景,致力于打造长三角先进氢能装备制造基地。公司自行研发的首台1000标方/时绿氢电解槽,采用自主创新新型结构,预计年内完成制造。

  同时,公司继续布局光伏产业,持续推动地面电站及消纳便捷的分布式电站建设。上半年光伏产业发电量较去年同期增加19.18%,有力践行公司绿色工厂名片。

  公司一贯注重安全生产运营的底线思维,始终牢固树立“一失万无”的安全生产理念,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确保安全再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环保法律法规,公司内部落实各项制度、规章、规程;利用智慧工厂、信息化等新技术手段,提升内部安全生产运行监测监控的质量和效率。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秉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将安全生产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不断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全员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为此,公司充分利用各类学习日契机,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风险管控安全培训以及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三、风险因素

  公司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运营,根据国家能源化工行业企业经营规范要求,公司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备的安全生产运营体系,以及OHSAS180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但因公司的部分原材料和产品为危险化学品,经营过程中仍面临一定的安全运营风险。针对安全运营风险责任,公司根据《安全、环保、职业卫生、消防、设备综治安保目标管理责任书》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到人。

  对公司重大危险源实施管控;聘请第三方专业团队对照《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以化工过程安全管理要素为主线,从安全领导能力、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设计管理、试生产管理、装置运行安全管理、作业许可管理、变更管理等内容逐项进行隐患排查治理,从而提高化工过程安全性;对设备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定期进行评估、检测,对不符合使用条件的设备执行淘汰更换,提升化工装置的本质安全水平。

  公司持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且获得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公司整个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很小,但不排除因生产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不排除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发生腐蚀和泄漏等事故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和人员伤亡等风险。另外,在公司规模扩大、业务扩张、产品多元化过程中,可能存在落实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员工违章作业等现象,如果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可能对公司的经营造成负面影响并带来经济和声誉损失。

  美福码头装卸货种为危险化学品,公司一直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危险化学品接卸管理安全,整个生产作业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很小,但不排除因生产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不排除在装卸、仓储和输送过程中发生火灾、爆炸和泄漏等事故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风险。另外,可能存在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员工违章作业,安全生产得不到有力保障的现象,如果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可能对美福码头的经营造成负面影响并带来经济和声誉损失。

  此外,如果行业安全法规变动,政府主管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的检查和监督力度,在安全生产上对企业提出更高要求,公司将可能投入更多财力和经济资源。

  公司目前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公司已积极采取环保措施控制“三废”,按环保要求建设了环保设施,建立了环保管理体系。公司污染物排放执行《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2147-2018)、《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81-2016)、《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等标准,污染治理设施均采用可行技术,废水废气等污染物因子可以长期高效、稳定满足相关排放标准要求;危险固废委托嘉兴市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等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废水采用酸碱中和、生化处理等方式集中处理达标后,排入嘉兴港区工业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处理;公司“三废”排放完全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但随着我国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的宣贯,相关生态环保政策趋严,公司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可能进一步增加,有关环境保护政策的变化与调整将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影响。

  公司在生产经营中环保设施如突发故障,可能导致污染物排放超标,可能产生环境污染风险,环保违法风险,进而受到环保行政处罚或产生环境损害赔偿。

  随着国家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目前产业会面临产业布局、规模及工艺、能源消耗、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政策调整。未来鼓励行业内优势企业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公司现有产品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产业布局、装置规模与工艺、能源消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要求,但如果国家产业、环保政策出现较大调整,将会给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风险。

  公司所生产的基础化工产品的消费量与国民经济运行密切相关,行业发展与我国国民经济的景气程度有较大相关性,因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在宏观经济尤其是固定投资增速较高的状况下,该行业可实现快速的扩张速度和利润增长速度,但是一旦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外加环保以及原材料上涨等压力,可能步入周期性下降趋势中。扩张带来的支出加大、融资成本的上升、产品毛利率下滑以及销售增长的放缓等因素在增速下降的宏观经济下将可能加倍放大,企业在成本不断上升和产品供求面临平衡拐点的双重压力下,短期将面临较大的压力。目前受宏观经济、原材料、产业政策、环保等因素影响,以及国家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带来宏观经济的下行趋势加剧,行业有步入周期性下降趋势的预期和潜在风险,行业洗牌中技术低端企业将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但优势企业也可通过产品优化升级进一步发展强大。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商誉账面价值为503,431,800.38元,全部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的确认,公司在每半年度及每年年度终了时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并购有利于拓展公司相关业务的规模,提高公司整体资产质量及盈利能力,但是若被合并资产未来经营状况不达预期,则交易形成的商誉将存在减值风险。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以热电联产为核心和源头,所构建的从能源到基础化工,到下游化工新材料、再到油脂化工延伸的产业链;公司同时经营精细化工磺化医药系列产品产业链,通过能源与化工的互补带来了明显的产业配套优势。公司热电联产装置所产生的电力可供氯碱装置生产使用,由于氯碱生产的主要成本之一是电解电,公司有先进的热电联产自产电装置,成本优势明显。公司的磺化医药系列产品和脂肪醇(酸)、聚氯乙烯(氯乙烯)等化工新材料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水、电、汽等配套资源,而且基础化工产品为其提供了成本更低、输送便捷的配套原料,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为公司延伸产业链、及产业规模优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使公司每一系列的单项产品能通过配套优势增强各类产品的竞争力,又能通过产品的聚合效应提升公司整体效益和综合实力。

  公司所处的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是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园区先后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以及全省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浙江省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循环经济示范区、清洁生产示范区、外商投资新兴产业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至报告期已连续多年进入中国化工园区30强前十名。

  从公司的外循环经济表现模式来看,园区从2001年设立至今已吸引了帝人、壳牌、巴斯夫、德山化工等众多国际知名企业落户,化工新材料产业已成为嘉兴港区第一大支柱产业,已构建形成了以环氧乙烷、聚碳酸酯、丁基橡胶、PTA及下游产品、硅材料领域产业链等五大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园区通过公共管廊、集中供热管网等基础设施将区内所有化工企业串成一个生态有机体和园区循环圈。而在这个环环相扣、“有来有往”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中,公司作为园区蒸汽供热和基础化工产品供应商发挥着基础和核心的作用。公司依托化工园区内产业链配套优势,与园区众多知名化工企业产生紧密联系,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产业链,实现了公用设施、物流运输、环境保护的“一体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公司以热电联产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资源、能源的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降低产品的能耗和物料成本,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增强公司各项业务的竞争力和企业的综合实力。

  从公司的内循环经济表现模式来看,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链构建,主要产品包括脂肪醇(酸)、聚氯乙烯(氯乙烯)、蒸汽、氯碱、磺化医药以及硫酸(精制硫酸)等系列产品。其中,热电联产是嘉化能源的业务核心装置,蒸汽是嘉化能源的主要产品之一。脂肪醇(酸)系列产品是以天然的棕榈仁油作为主要原料,采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加工的环境友好型化学品,该系列产品依靠公司副产氢气及自产蒸汽,具备良好的产业竞争优势。乙烯法氯乙烯(VCM)的主要原材料为氯气和乙烯,公司现有烧碱装置联产氯气,可为生产氯乙烯(VCM)提供原料氯气,并将氯乙烯(VCM)单体进一步加工生产聚氯乙烯;同时烧碱装置副产氢,为公司延伸并探索氢能产业链提供有力支撑。

  长期以来,公司经营管理层核心团队结构稳定、经营风格稳健。注重公司循环经济的开拓提升,强调公司可持续发展之路,注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并结合企业特点,形成了系统的、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公司在成本控制能力和安全生产运营管理等方面都处于行业先进水平,持续通过管理能力提升助力企业经营降本增效。

  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深耕行业多年的技术研发团队、精益求精的生产管理团队以及以合作共赢为理念的自有直销团队,稳定而专业的核心经营管理团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公司持续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批稳定的核心技术人才,为公司各产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围绕主营业务,公司持续进行技术创新进步。公司目前拥有3个省级创新平台——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研发中心和浙江省芳烃磺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与嘉兴大学共建了“嘉兴市氢能源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被评为嘉兴市重点实验室。通过构建创新平台,公司的创新体系不断得到提升,为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增加核心竞争力。通过多年的研发以及投入,报告期内,公司新申请专利17项、获授权专利8项,授权专利累计数112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累计数27项,确保了核心产业的技术优势。

  公司牵头制定了《天然脂肪醇》《工业对甲苯磺酰氯》等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参与制定了《工业硬脂酸》《工业氯磺酸》《工业用液氯》《气体分析道路车辆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燃料分析方法的确认》《高纯氢氧化钠》《烧碱、聚氯乙烯树脂和甲烷氯化物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氢能产业方面,公司建成的2台1MW氢能发电装置,是公司氢能应用的重点示范性项目。围绕氢能装备方向开展研发,公司与高校、研究所等加强产学研合作,对绿氢电解槽装备进行研发和生产,并在嘉化氢储公司布局1000-2000标方/时大型电解槽应用测试平台和相关研发设施,为产品技术提升提供创新基地,并力争成为区域性大型水电解制氢相关产品的标准化测试基地和创新平台。

  报告期内,公司下属相关企业被认定为浙江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公司磺化医药板块“连续硝化制备邻硝基对甲砜基甲苯新工艺研究”项目通过2024年浙江省嘉兴港区智慧化工新材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科技创新项目验收。全资子公司嘉化未来研究院6月份取得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证书,为未来危化工艺的反应风险检测打下基础。

  为按期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国家发改委等各主管部门先后出台多项各项产业政策,从产业布局、规模及工艺、能源消耗、安全环保等方面对行业予以规范,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行业内优势企业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公司以“建设绿色智慧工厂,探索多领域节能降耗”为工作目标,有序重点开展环保工作,公司现有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产业布局、装置规模与工艺、能源消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公司已积极采取环保措施减少“三废”废弃物排放,在现有的环保要求之上,进一步完善了环保管理体系。嘉兴港区在全省率先大胆提出争创“无异味企业”行动,公司积极响应,从源头控制、进行综合治理,持续保持“无异味企业”创建成果。

  公司热电联产装置持续进行重点设备更新及工艺优化的相关措施,确保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减少运行原料消耗,降低运行成本;公司引进美国OxyVinyls和法国KEMONE公司的工艺技术,采用乙烯法生产聚氯乙烯产品,上述生产工艺属于国际先进技术;公司利用低成本的工业副产氢,在氢能源领域进行氢能一体化产业布局,结合公司已布局的光伏发电项目,优化低碳、循环发展生态,持续推进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公司生产经营所在的地为嘉兴港区,地处上海“金南翼”南翼、杭州湾北岸,区位交通条件优越,是“长三角”沪、苏、杭、甬地区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同时嘉兴港具有海河联运的独特优势,海河联运可把外海大吨位运输优势和内河水运成本低、能耗小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公司拥有专业液体化工码头,为园区企业提供装卸及仓储服务,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便捷的陆路和水路运输不仅有助于公司整个销售网络的稳定供应,而且响应时间快,物流运输成本也比同行具有明显优势。浙江省积极推动舟山港-嘉兴港第二海运航道建设,嘉兴港未来海运更加便捷高效。

  “长三角一体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嘉兴作为G60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多项交通建设项目、产业合作项目快速推进。随着通苏嘉甬高铁及海盐平湖与上海金山的跨市铁路建设,更加有利于突出嘉兴港区的区域优势,能吸引更多的资源集聚。上下游产业链的集聚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物料供应,以及更快捷的面向市场。

  已有22家主力机构披露2024-06-30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6.44亿股,占流通A股46.30%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7.29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一般。

  股东人数变化:半年报显示,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4-03-31)减少97户,幅度-0.21%

上一篇:钱锋院士:新时代原材料工业智能优 下一篇:炼油行业:结构调整和低碳转型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