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人互助问答社区

发布时间:2024-08-06 10:12:44 来源:M6米乐最新下载地址 作者:m6在线登陆

  近期,我国化工进出口贸易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是系列对外反倾销调查裁定及措施落地; 二是对台二次中止关税减让 ,两波浪潮殊途同归,效应叠加,对国内化工的影响几何,主要体现在哪些层面呢? 半年内 中止两批对台产品关税减让 Guide View 据财政部官网5月31日消息,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 30日发布公告决定中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协议)部分产品(第二批)关税减让。这距离上次中止对台地区关税减让,过去不到半年。 公告称,自2024年6月15日起,对原产于地区的润滑油基础油等134个税目 进口产品,中止适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协定税率,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对比两次中止减让清单发现, 第一批清单12个产品全部为石化产品, 第二批清单134个税目分属 21个章节,主要涵盖塑料制品、化学品、化学纤维及织物、钢铁、机械及电气配件等,其中 44个税则号也就是近三分之一的产品为化工类。 累计两次名单,已有146个税目产品被列入到《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止关税减让名单范围,与化工相关的产品数量在61个,占到总产品数量的42%左右,是最近两次公布中产品数量最大的类别,其中不乏重要的化工产品,如丙烯、润滑油基础油、液体石蜡、ABS、POM、环氧树脂、醇酸树脂、UPR等。 每年 从进口大量化工原料, 包括近100万吨的对二甲苯、超过80万吨的ABS、逾65万吨的丙烯和近10万吨的乙烯。此外,还定期大量进口苯乙烯、乙丙橡胶、聚碳酸酯 (PC)、聚丙烯(PP)、丙酮和丙烯腈等产品。 名单中的产品大多数是中国省工业生产及基本制品的基础原料,是其重要的消费市场,因此对石化产业冲击不小,石化工业是我国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从业人员达70万人以上。与之相比,每年对省出口最多的化工品是乙酸乙酯,年出口量也不足6万吨。 2024年,系列反倾销措施落地 Guide View 2024年5月19日,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欧盟、美国、地区和日本的进口共聚聚甲醛启动反倾销立案调查。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 表示,此次调查是应中国产业申请依法发起的。商务部收到申请后,依法依规对申请书进行了审查,认为符合反倾销调查立案条件,将依据中国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规则开展调查。不管是反倾销立案调查,还是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中方均依法依规开展相关工作,充分保障各方权利, 公平公正 审慎处理。 企业在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中, 点名了台塑企业及长春集团与日本合资的宝理塑料公司,另有日本3家、欧美各1家生产商, 初步估算2023年的倾销幅度,美国为45.07%、地区32.67%、日本31.45%、欧盟23.8%;自四地的进口价格出现明显下降趋势,2023年比2022年下降15.03%,这些厂商以低价打击共聚聚甲醛产业的意图和效果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共聚聚甲醛”也属于ECFA ,在被称为“聚甲醛”,出口厂商集中性高,在2023年出口至约4.7万吨,约7900万美元,占聚甲醛总出口市场的六成,占聚甲醛总进口值约12.7%至14.1%,为第四大进口来源。 被点名的台塑称, 公司聚甲醛销往免关税,未来若要征反倾销税,势必造成影响,台塑会配合调查。 台石化业界人士则表示,有ECFA给予零关税优惠,台商进入巿场至少有竞争的机会,若没有ECFA则要被征2%至6.5%的关税,还被裁定反倾销成立,跟竞争对手韩国与当地业者相比, 将失去竞争力。 在化工领域,2024年 中国商务部 的部分反倾销调查和措施如下: 2024年4月19日:对原产于地区的进口聚碳酸酯进行反倾销最终裁定,自4月20日起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5年,税率根据公司不同在9.0%至22.4%之间。 同日,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丙酸进行反倾销初步裁定,认定存在倾销并决定自4月20日起征收保证金,保证金比率 为43.5%。 3月22日,宣布对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进口间苯二酚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进行期终复审调查。该反倾销措施于2013年3月22日开始实施,税率分别为日本40.5%和美国30.1%,并在2019年3月22日决定继续征收,实施期限为5年。 效应叠加,对化工影响几何? Guide View 1、直接影响:新增300多亿存量替代市场 据 嘉肯行业研究 统计,中止对台产品关税减让的第二批清单中:44个化工类税则号产品,地区向出口额达 335.75亿元(2022年数据),不少产品因为免、减税扶持,在化工进口中占有显著优势,部分产品甚至垄断市场, 随着中止关税减让政策的落地,这三百多亿存量市场势必被替代瓜分。 嘉肯行业研究 分析,44个税则号产品中, 2015-2022年间, 出口增长率超过100%的税则号有6个,分别为「29094300 乙二醇或二甘醇的单丁醚」「39039000 其他苯乙烯聚合物」「29153200 乙酸乙烯酯」「35061000 零售包装每件净重≤1kg 胶」「29321100 四氢呋喃」和「39219090 未列名塑料板、片、膜、箔及扁条」。这些产品出口年均增速大于 10%,不仅增长率高,而且规模较大,如其中的乙酸乙烯酯和其他苯乙烯聚合物, 属于有竞争力的化工产品。 此外,出口增长率超过 50%的税则号有9个,年均增速约 6.0%,处于正常水平。其他 29个税则号品类产品 ,其增速落后于内地市场,在加税的冲击下,可能会出现断崖式下降,国内化工可对照目录清单进行市场补位。 2、部分类目市场重塑,国产应加速提质创新 据 中国化信咨询 的数据统计,2023年全球聚甲醛的总产能达到了178.5万吨/年,至2023年底,中国共有聚甲醛生产企业11家(2022年8家,年产能45万吨),产能提升至59万吨/年,在高端产品如汽车配件和高端电子电器的应用中,国产聚甲醛的市场份额仍然较低。 2023年,中国聚甲醛的进口量为33万吨,显示出对高端聚甲醛产品的强劲需求。商务部的反倾销立案调查将有望遏制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随着国内市场环境得到改善,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也将有所提升。 国内企业应抓住这一契机, 加强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提升并夯实市场竞争力。 当然短期内,反倾销措施可能使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增加消费者购买成本,并可能导致依赖进口的企业原材料成本增加,影响其利润。 如 宝理株式会社、旭化成塑料(上海)有限公司均宣布上调聚甲醛POM价格,前者出厂价上涨750元/吨,后者均产品价涨3000元/吨。 市场被重塑的还有“聚碳酸酯“,从全球视角来看,这一品类的 头部企业 是德国科思创、沙特的 SABIC (原GE塑料)、日本的帝人化成、三菱化学和出光。商务部在前不久刚出台了反倾销措施,叠加本轮的关税优惠中止措施,将使出口的“聚碳酸酯”因优势丧失而被补位。 聚碳酸酯也在第二批44个税则号中,其税则号为「39074000」, 2022年出口62.34亿元,占比最大, 7年间(2015-2022)增长了43.9%,涉及的企业包括台化出光和奇美两家,产能共计33.5万吨,几乎全部(30万吨)销往市场。 3、大环境解读:全球贸易摩擦持续升温或不可避免 随着 欧美日对我国贸易的围追截堵 (如美国在对华301关税的基础上进一步加码及出台生物安全法案、欧洲自去年7月实施《外国补贴法案》等),贸易摩擦持续升温之际,我国和欧美日之间的贸易紧张,可能会演变成一场全面的贸易战。这是我们所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如果分歧存在且不可磨合,那么对于全球贸易长期发展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聚焦到两岸经贸往来,长期以来,当局单方面对2500多项产品出口采取歧视性贸易限制,的商品能来,的商品却去不了,这也导致了每年对高达15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当局不仅未采取任何措施取消对的贸易限制, 还变本加厉,阻挠破坏两岸经济正常交流合作, 导致有关部门不得不进一步中止ECFA部分产品的关税减让。 台石化公会表示, 现在的台当局和缺乏交流,之前是聚碳酸酯,现在是聚甲醛,虽然不是大宗商品,但是价值高,“近期都对这种量小、价高的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如果当局重视石化业市场萎缩,就应该正面去谈”。 参考来源:商务部/财政部官网、中国石油石化、嘉肯行业研究

  近期, 葛兰素史克 (GSK)宣布其长效IL-5抗体Depemokimab用于治疗和青少年重度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SEA)的两项III期临床试验SWIFT-1和SWIFT-2均获得积极结果, 达到52周内显著降低哮喘发作频率的主要终点, 有效降低了具有2型炎症特征(以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标志)的严重哮喘和青少年患者哮喘发作频率。 Depemokimab可能成为仅需每6个月给药一次、用于治疗严重哮喘的首个获批超长效生物制剂。有望为 全球两千多万 受到严重哮喘困扰的患者带来真正的变化。 哮喘诊治现状 Guide View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影响约3亿人(2019年数据,2025年达4亿),并造成每天约1000人死亡。 整体提升哮喘防诊治,提高哮喘疾病控制率,势在必行。以我国为例,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4.2%,而哮喘控制率仅为28.5%左右,有70%~80%患者的病情未得到控制。 由于多数患者可以自行缓解,导致了患者对于该疾病防治的 不重视 ,间接造成了哮喘病控制率低的情况,而即使轻度或控制良好的哮喘患者也可发生重度甚至是危重的哮喘发作,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死亡率。 2022年全球哮喘倡议GINA将 重症哮喘 定义为使用了大剂量吸入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ong-acting β2 agonist,LABA)哮喘仍控制不理想,或需要大剂量ICS+LABA才能维持控制的哮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估计,2019年全球约有2.62亿名哮喘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按照最新的全球哮喘防治指南(GINA)的数据,大约3%-10%的患者属于重度哮喘,这意味着全球大约有 2620万人 受到重度哮喘的影响。重度哮喘具有很高的住院率及病死率,发生急性恶性事件风险大,医疗费用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造成巨大的社会负担。 哮喘尤其是重度哮喘的治疗,可让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以使其能够正常参与日常活动,从而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同时可以预防哮喘急性发作和长期恶化,减少哮喘可能带来的死亡风险。 关于2型重度哮喘 Guide View 基于重度哮喘的高发病率、病死率及反复发作的特点,了解其发病机制进行及时、正确的治疗尤为重要。 大部分哮喘的免疫-炎症机制主要为2型免疫应答机制诱发的炎症反应,相关研究显示,使用中高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方案治疗的哮喘中,超过70%的患者存在2型炎症。 自2019年始,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指南便以2型炎症对哮喘发病进行分类,分为2型/非2型哮喘,2型炎症亦成为哮喘患者(尤其重度哮喘)用药与疾病管理的重要参考。 在重度哮喘中,管理2型炎症存在一些挑战, ICS 可以有效控制许多患者中的2型炎症,但对于重度哮喘疗效可能有限, OCS 能发挥有效作用 ,然长期使用会带来严重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和免疫抑制。相比之下,生物制剂,通过抑制与2型炎症相关的特定细胞因子或受体,提供了更精确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GINA 2023指南强调, 重度哮喘应该基于疾病表型采取个体化靶向治疗。 而不同靶点的生物制剂直接作用于不同的哮喘关键炎症通路,致力开创哮喘精准治疗策略。 举例说明, 基于SIMPSON和GIBSON提出的标准,将重度哮喘分为不同的炎症表型,为嗜酸性粒细胞型、中性粒细胞型、混合粒细胞型以及寡粒细胞型四大类。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占主导地位,多数国家占比超过80%甚至90%。 针对这类表型的患者, 生物制剂如 美泊利珠单抗和瑞替珠单抗是人源化抗L5单抗治疗药物,作用于嗜酸性粒细胞相关信号通路,能抑制外周血和气道内EOS聚集,不同程度降低嗜酸性粒细胞,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里程碑药物诞生 Guide View 自从2004年全球哮喘防治指南首次推荐使用生物制剂治疗重度哮喘以来,国际上引入了更多生物制剂的选项。相比之下,中国第一款生物制剂药物直到2017年才上市。 不过,随着这几年我国生物制剂的引进不断加快, 例如 去年美泊利珠单抗就成功获批上市,同时,国内药企也在争相研发同靶点生物制剂,已有多项药物正在临床中,相信不久会在国内迎来真正的哮喘生物制剂年。而放眼全球,Depemokimab在治疗重度哮喘上堪称里程碑式的药物。 1、潜在首款:治疗严重哮喘的超长效生物制剂,实现半年给药一针 IL-5 是 2 型炎症中的关键细胞因子(蛋白质)。这种炎症通常通过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来识别,是80% 以上的严重哮喘患者的潜在病理原因,并可能导致不可预测的病情恶化。 作为 第一个在 III 期试验中进行评估的超长效生物制剂, Depemokimab 具有对白细胞介素 5 (IL-5) 的结合亲和力和高效力,可为严重哮喘患者提供六个月的给药间隔。这一特点将大大提高患者的便利性,因为目前的生物制剂通常需要每两周或四周给药一次。 2、可预见的疗效:显著的控制率及安全保障 III 期项目包括治疗严重哮喘的 SWIFT-1 和 SWIFT-2,以及开放标签扩展研究 (AGILE)。SWIFT-1和SWIFT-2试验是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组、多中心3期临床试验,共有755名患者入组,试验为期52周。入组患者随机分配接受Depemokimab或安慰剂治疗,此外还接受中至高剂量吸入和至少一种额外控制剂的标准护理治疗。 分析显示,SWIFT-1和SWIFT-2均达到其主要终点,即与安慰剂相较,在52周内统计上显著降低患者临床显著恶化(哮喘发作)的年化率。在两项试验中,接受depemokimab或安慰剂治疗患者中,由于治疗引起的不良事件的总体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相似。 3、半衰期延长:有可能对广泛的炎症功能提供持续抑制 Depemokimab通过与IL-5以高亲和力结合,来减少炎症反应,并且正在多种 2 型炎症条件下进行研究。Depemokimab 目前还在一系列其他 IL-5介导的疾病的 III 期试验中进行评估,包括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CRSwNP) 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HES)。 4、同类产品:四款生物制剂将在国内全部获批 目前国际上 已经获批的治疗哮喘的生物制剂有: 抗IgE单抗(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抗IL-5/IL-5R单抗[(美泊利珠单抗,Mepolizumab)、(本瑞利珠单抗,Benralizumab)、(瑞替珠单抗,Reslizumad)],抗IL-4Rα单抗(度普利尤单抗,Dupilumab),GINA 2023新增推荐应用抗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单抗(Tezepelumab)。 我国目前获批上市的生物制剂包括奥马珠单抗、美泊利珠单抗、度普利尤单抗、本瑞利珠单抗已提交申请,将于2024年在中国上市。 美泊利珠单抗 美泊利珠单抗也是GSK本家产品,为 全球首款 靶向IL-5治疗COPD的单抗,于2015年11月首次在美国获批上市,用于作为12岁及以上SEA患者的附加维持治疗方案。 2024年1月10日,美泊利珠单抗注射液(新可来)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是 中国首个 用于治疗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的抗白细胞介素-5(IL-5)靶向生物制剂。 度普利尤单抗 2023年11月17日,制药公司赛诺菲(Sanofi)宣布,Dupilumab(通用名:度普利尤单抗)在中国获批用于12岁及以上青少年和哮喘患者的维持治疗。在世界范围内,度普利尤单抗已获批多种2型炎症性疾病适应证。 贝那利珠单抗 近期,CDE网站显示, 阿斯利康的本瑞利珠单抗 (Benralizumab/贝那利珠单抗)注射液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得受理,推测适应症为6-11岁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的附加维持治疗。2023年6月,benralizumab在国内首次申报上市(受理号为JXSS2300050),目前正在审评中,预计今年获批上市。 2017年11月,benralizumab首次在美国获批上市,商品名为Fasenra,用于12岁及以上的重症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的附加维持治疗。2019年10月,FDA批准了患者可自行注射的预填充一次性自动注射笔(FASENRA Pen?)。 5、市场预期:下一款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爆款药” 如果Depemokimab获得批准上市, 它将成为Nucala(mepolizumab)的补充和继任者。 美泊利珠单抗2023年前三季度全球收入11.84亿英镑(约15.11亿美元),同比增长26%。葛兰素史克预计该药物的年销售额有望达到30亿英镑,约合38.1亿美元,公司目前正在进行一项附加研究 (NIMBLE),以评估重度哮喘患者从美泊利单抗或贝那利珠单抗转换时使用 Depemokimab 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为一款长效IL-5单抗,目前Depemokimab在中美临床进度一致,均在临床三期。此前,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的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76.8%的重度哮喘患者为嗜酸性粒细胞哮喘,这一比例远高于欧洲的58.6%。因此,该款产品的在国内的应用前景也可预期。 结语 Guide View 2型炎症在重度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了大部分患者。了解其特征、触发因素和影响对于医疗保健提供者和患者都至关重要。随着这一领域的研究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期待更有效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法,从而改善受影响的个体的生活质量。 参考来源:GSK、南山呼吸、医学界呼吸频道

  过去几年,CXO行业作为创新药研发全球分工的代表模式,乘着创新药研发投入逐年递增和外包渗透率日益提升的东风,取得了瞩目的增长。 然而,今年以来,美国一系列以《生物安全法》为代表的议案,给这片蓬勃发展的全球化产业蒙上了一层地缘阴影。中期来看,中国以海外客户为主的CXO企业未来可能面临美国客户存量订单将逐步消耗,亟需新订单补充缺口的“自救”局面。近期来看,国内CXO龙头药明生物、康龙化成已在调整美国市场的布局。 康龙化 成 宣布出售其全资子公司康龙香港投资所持有的Proteologix的10.21%股权给强生,交易金额约为1.021亿美元。 药明生物 则被报道正在减少其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工厂的员工数量,并暂停了在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基地的建设工作。 锦缎上市公司研究平台认为,修正版《生物安全法案》这样的一意孤行之举,将贸易保护主义执行到底,很有可能将创新药产业既有的全球化趋势彻底打破,取而代之的则是全球区域化竞争“新常态”。 面对可能到来的“逆全球化”和区域竞争“新常态”,中国CXO以集体转向加速出海,作出了自己的必选回应。 从美国转向欧洲 深耕区域市场 Guide View 如上所述,随着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立法进程的加速,其对中国生物科技产业的影响将日益显著,为规避地缘风险,增加未来在区域市场新常态竞争中的“筹码”,国内CXO纷纷加快其国际化战略的调整,锁定欧洲这一增长强劲的市场,进行布局深耕。 5月21日,中国第二大CDMO企业 凯莱英医药集团 宣布接手位于英国的前辉瑞Sandwich Site的小分子活性药物成分(API)试验工厂Pilot Plant及其R&D Laboratory, 完成公司首个欧洲研发生产基地布局,进一步提升CDMO业务的全球供应能力。 5月22日, 九洲药业 公告,公司拟以自有资金通过公司在新加坡境内全资子公司 Raybow life sciences (Singapore) PTE. LTD 在德国设立全资孙公司建设CRO服务平台,项目预计总投资约950万美元。 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指出,欧洲市场是CDMO企业的重要基地,许多中国生物科技企业的项目也纷纷转向欧洲公司,这推动了欧洲市场的强劲增长。在“生物安全法案”事件之后,CXO巨头新签项目中,欧洲市场的占比正在不断提升。 今年3月,国内大分子CDMO 鼎康生物 拿到了一家法国公司Domain Therapeutics的新订单。两年前,鼎康就在德国建立了商务中心,对当地的销售网络提供支持。 而九洲药业在德国设立全资公司后,将有助于缩短服务海外客户的半径,更早介入客户的研发流程,吸引更多客户资源和订单。凯莱英接管辉瑞的欧洲工厂后,将以此为基础,扩大海外研发和生产能力,并规划新兴领域的拓展。 欧洲市场的强劲增长使得其对中国CXO充满吸引力。据财报信息,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凯莱英2023年来自欧洲客户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2%、101.9%、57.11%。 药明生物首席执行官 陈智胜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药明生物在欧洲的业务已经从最初不到5%高速发展增长至30%,欧洲市场业务规模已超过中国市场,并且以瑞士、德国、英国为主要业务来源市场,个别国家接近中国市场业务规模。 欧洲市场增长迅速是由于其药企众多,阿斯利康、GSK、诺华、BioNTech、罗氏、赛诺菲等巨头纷纷加大该区域的布局。另一方面,如上所述不少中国企业和欧洲药企达成授权合作,对CXO企业欧洲业务增长也有助益。 坚定海外广泛产能布局,分散化解风险 Guide View 对抗可能到来的医药“逆全球化”,坚定海外广泛产能布局,不仅分散风险,同时也是行业发展深化合作的必然需求。 以 康龙化成 为例,从其2023年财报中获悉,公司已经建立了位于中、英、美三地的CMC(小分子CDMO)一体化服务平台。国际化的产能布局,可以同时在中、英、美三个国家为客户提供更加灵活、更大规模和更为绿色的端到端的化学与生产服务。 收购是康龙化成重要的海外布局途径,其中2021年3月收购艾伯维公司旗下位于英国利物浦的Allergan Biologics,这让其收获了一家先进生物药生产基地;2022年1月,收购Recipharm旗下位于英国Cramlington的Aesica药业,使其获得位于英国纽卡斯尔的原料药生产基地。同时,该生产基地联合英国霍兹登工艺开发、早期cGMP原料药生产团队,可以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化学与生产服务,并发挥协同效应。 除了收购,对于布局市场的选择也至关重要,东亚、东南亚也是国内企业拓展市场的理想地,新加坡是备受关注的去处之一。今年3月,药明生物位于新加坡大士生物医药园的一体化CRDMO中心开工奠基,进入建设阶段,建成后将与亚洲、欧洲和北美的各个基地紧密协同,进一步加强公司CRDMO赋能平台的灵活性和规模。 更早之前,康龙化成选择与合作方康哲药业、康联达、君联基金共同投资位于新加坡的RxilientBiohubPte.Ltd,交易总金额共计3000万美元,其中康龙化成拟出资1050万美元。 此外,灵活的生产策略也被应用于CXO出海以提高供应链效率 、规避相关风险,如药明生物采取了“全球双厂生产”策略,即与其签约的合作伙伴,可以选择在中国或欧美任意两个基地进行商业化生产,以保证产品的全球供应,同时消除在不同供应商之间进行技术转移的风险。 延续传统优势,参与新的全球竞争 Guide View 据高盛发布的CXO行业报告,CXO行业未来的增长主要由增量研发支出以及更高的外包比例组合而成。 行业过去5年的增长主要是由行业水平上较高的研发支出推动的(2017年至2022年,研发支出以约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预计未来5年将会有更高水平的外包渗透率——2022年约为34%,到2027年将达到39%,研发支出则将维持在6-7%左右的增长水平。 全球的创新药、新药研发,仍然来自欧美传统市场,国内CXO需要进一步深化与海外客户特别是跨国制药公司的合作共赢。 全球药企对中国研发外包服务的需求仍处于上升态势,而中国CXO发展主要增量也在海外市场。从2023年年报数据来看,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等中国头部CXO企业超过70%的收入来源于海外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CRO/CDMO 拥有多重竞争优势: 不仅享有工程师资源红利,在创新前沿领域,研发能力保持领先;还得益于国内完善的产业链,能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及高性价比的服务,大规模产品响应、交付能力强。中国CXO的优势,反而会成为未来区域化竞争的核心优势,参与新的全球竞争。 结语 Guide View 在资本市场遇冷、价格战博弈、全球化“退潮”等诸多挑战下,CDMO行业高增长势头已不如过往,头部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明显。为规避国内市场的内卷、深入达成产业协同发展、延续并加大国内CXO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寻求并保持市场增长,同时适当平衡地缘影响,海外广泛产能布局既是拓展生存空间的“必选题”,也是走向未来的“新起点”。越是面临全球化“退潮”,越是需要砥砺前行。 参考来源:医药经济报、医药经理人、21新健康、各公司官网

  如何合成孟鲁司特钠相关杂质2-[3-(s)-[3-[2-(7-氯-2-喹啉基)乙烯基]苯基]-3-羟基丙基]苯甲酸甲酯?

  圣诺医药宣布与Gore Range Capital合作成立Sagesse Bio,将RNAi疗法推向美容医学领域

  香港、马里兰州德国城和苏州2024年8月1日 /美通社/ -- Sirnaomics Ltd. (「 本公司 」,股份代号:2257,连同其附属公司,统称「 本集团 」或「 Sirnaomics 圣诺医药 」),一家行业领先的专注于探索及开发RNAi疗法的生物制药公司,今日宣布与Gore Range Capital(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合作,成立合资企业Sagesse Bio,Inc.,将其新型RNAi治疗产品推向美容医学领域。 Sagesse Bio,一家注册于美国特拉华州的公司,通过优化组合圣诺医药基于RNAi科技和产品开发方面的领导地位以及Gore Range Capital在皮肤健康行业世界领先的专业知识和财务资源,得以加快本公司创新药产品的临床开发,来应对和布局快速增长的美容医学市场。 Sagesse Bio将迅速开发圣诺医药已经在临床阶段(通过IND)的先导化合物。该药物已经处于并完成其他适应症的II期临床试验。 最初关注的适应症包括塑身和减少脂肪。 Sagesse Bio公司创始人、董事会和新成立的执行管理团队由一群来自皮肤健康行业的优秀高管、世界知名的皮肤病学和美容医学临床医生以及RNAi医学领域的领先专家组成。 Sagesse Bio的战略目标是成为一家拥有创新技术和美容产品的世界领先的美容医学公司。 Frederick Beddingfield,医学博士,担任Sagesse Bio的董事会主席,是国际知名的皮肤科医生和生物制药和美容行业的专家,曾领导BOTOX®、JUVEDERM®、 LATISSE®和KYBELLA® 等全球领先品牌的开发。 他曾担任Allergan Medical和Kythera的首席医疗官,以及Sienna Bio和Kira Pharmaceuticals的首席执行官,现时在Cytrellis Biosystems的董事会任职。 Beddingfield博士表示:我非常高兴能够帮助领导和建立Sagesse Bio。我们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团队,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脂肪细胞溶解具有良好耐受性的基础上,拥有一个独特的机会,可以迅速推进我们已经获得IND准予的主导产品的临床试验。 Humberto Antunes先生,Sagesse Bio联合创始人、Gore Range Capital合伙人、Galderma/雀巢皮肤健康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国际知名的皮肤健康行业高级经理人,评论道:Sagesse Bio的战略目标是为患者提供创新和改变生活的疗法,最初将侧重于局部脂肪重塑。 我们很高兴能够建立这一历史性的合作伙伴关系:RNAi治疗候选药物正在进入医学美容产品开发领域,用于身体塑形, 圣诺医药创始人兼执行董事、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Patrick Lu 博士 评论道。 圣诺医药和Gore Range Capital整合一体的专业知识和资源为Sagesse Bio的巨大增长潜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能够加快其产品开发速度。 圣诺医药董事会和公司管理团队,Sagesse Bio董事会和股东已经批准了一系列相关的合作协议。两家公司的管理团队已经签署了相关协议,并将在圣诺医药近期举行的股东大会上授权批准通过。根据合作协议,Sagesse Bio将在圣诺医药的科学和技术支持下,立即启动其主要候选产品SGY-101的临床研究,并获得与产品相关的知识产权的转让和授权。作为回报,圣诺医药将获得高达3300万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在Sagesse Bio最低为6000万的融资前估值的股份或者债券的融资后,估值将达到3600万美元的Sagesse Bio的占据多数股份的权益。Gore Range Capital负责初始资金筹措,并已经组建了高级管理团队和顾问委员会。 此外,凭借其在皮肤健康行业建立的领域专业知识和广泛的联系,Gore Range Capital能够为Sagesse Bio的融资和业务发展提供实践方法。 关于 Gore Range Capital (GRC) Gore Range Capital(GRC)专注于皮肤健康业务的投资。 GRC的方法很简单:专门投资于所熟悉的领域和赛道。 在团队成员各自的职业生涯中,GRC团队在医疗保健的多个领域建立了专业知识和广泛的网络。 通过GRC可以专注于人类最大的且最能表现外貌和身份的器官——皮肤。 GRC可以通过运营为重点的私募股权投资的实践方法与风险投资所需的早期指导相结合。 GRC成立于2015年,旨在与行业先驱结成伙伴,与投资组合公司密切合作,将皮肤健康创新推向市场。 为了完成这一使命,GRC利用已有的经验丰富的医疗保健投资者、领导者和从业者团队,为投资者和创业者提供战略、财务和科学专业知识的咨询。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关于 Sirnaomics Sirnaomics是一家RNA疗法生物制药公司,公司候选产品处于临床及临床前阶段,专注于探索及开发创新药物,用于治疗具有医疗需求及庞大市场机会的适应症。Sirnaomics是首家于亚洲和美国均拥有重要市场地位的临床阶段RNA疗法生物制药公司。凭借其专有的递送技术:多肽纳米颗粒递送平台和GalNAc偶联物递送平台,GalAhead?,本集团已建立非常丰富的候选药物管线G 是利用集团 GalAhead? mxRNA 技术的首个候选药物,目前正处于第一阶段开发阶段。STP125G 是第二款基于 Sirnaomics 专利 GalAhead? mxRNA 技术的 siRNA 治疗药物,以载脂蛋白 C3 mRNA 为靶点,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STP237G 是首个基于 GalAhead? muRNA 技术的双靶向药物,目前处于临床前评估的后期阶段。通过 STP705 和 STP707 的临床项目,集团在肿瘤应用方面也取得了多项成功。随着Sirnaomics临床生产设施的建立,本集团专注实现从生物科技公司向生物制药公司的跃进。如欲了解更多关于公司信息,可浏览:。

  扬州 2024年7月31日 /美通社/ -- 美华国际医疗技术有限公司(MHUA或公司或美华国际医疗)(NASDAQ: MHUA),一家在中国拥有运营子公司的信誉良好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类一次性医疗器械的制造商和供应商,今日宣布其与高校联合研发的NT-2000手术机器人路径分析系统助力全球第二例*5G远程机器人肺叶切除手术成功实施。该手术于2024年7月15日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顺利进行,由上海胸科医院团队操作,这也是长三角地区首例此类手术。 美华国际医疗董事长刘永君先生表示:我们很荣幸能为这一复杂手术提供先进的手术地图3D显影技术支持。尽管手术团队与患者相距200多公里,但得益于5G技术及手术机器人系统的高精准度,手术在一小时内顺利完成。机器人辅助手术因其临床效果显著、风险低、恢复快而受到认可。此类手术的成功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同时使患者能够足不出院在本地医院接受多样化、个性化、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此外,手术机器人的创新应用还有助于减轻医务人员的负担,有效解决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展望未来,美华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创新,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布局手术机器人系统是美华国际医疗战略转型的重要一步,旨在提升公司高端产品销量并服务更广泛的客户群体。公司引进了包括微创手术机器人配套产品在内的国际先进技术,并组建了专注于手术机器人系统的研发团队。NT-2000系统的实时监控和导航能力可实现手术位置的高精度定位,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成功率。该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秋季完成,目前正在与公司位于海南省琼海市博鳌乐城的医疗综合产业园同步推进 。 * 根据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及《扬州日报》()报道,此次手术为全球第二例 5G 远程机器人肺叶切除手术。 关于美华国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美华国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Meihua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ies Co., Ltd.),是一家中国知名的I类、II类和III类一次性医疗器械的生产商和供应商,在中国设有运营子公司。公司生产销售眼药水瓶、药瓶、人造肛袋等I类一次性医疗耗材,及识别腕带、妇科检查包、外科检查包、手术包、医用刷、医用敷料、口罩、一次性使用输液泵、电子泵、穿刺包等II类、III类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并代理经销从其他制造商采购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公司已通过国际CE认证和ISO 13485体系认证,并已在美国FDA注册(注册号:3006554788)产品超过20个。公司服务医院、药房、医疗机构和医疗设备公司超过30年,有1000多种产品在国内销售,120多种产品出口到30多个国家,遍布欧洲、北美、南美、亚洲、非洲和大洋洲。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 请关注公司Webull社交媒体账号: 。 前瞻性声明 本新闻稿中有关公司的未来预期、计划和前景展望的陈述构成Private Securities Litigation Reform Act of 1995所界定的前瞻性声明。前瞻性声明包括关于计划, 目标,目的, 战略, 未来事件,预期业绩,假设以及其他任何非已经发生的事实性的表述。任何文字表述中涉及可能,将要,想要, 应该, 相信, 预期, 期待, 预估, 估计或类似的非事实性的文字,特别是关于公司在纳斯达克全球市场的挂牌及完成该发行,都应视为前瞻性声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际结果可能与历史结果或这些前瞻性声明中表述的内容有重大出入。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公司的战略目标,公司的未来规划, 公司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和用户接受度, 技术更新, 经济走势, 企业的名声和品牌,行业竞争和竞价的影响,相关政策法规,中国宏观经济状况的起伏,公司服务的国际市场情况,以及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相关风险和有关假设。鉴于以上原因及相关原因,我们建议投资者切勿盲目信赖该等前瞻性表述,并且,我们敦促投资者登陆SEC网站查阅公司相关文件以获取其他可能影响公司未来运营结果的因素。公司没有义务在这些文件申报以后由于特定事件或原因所引起的这些前瞻性声明的改变做公开修正。 投资者和媒体请联系: 投资者关系部 邮件: 电线- Christensen 宋阳 邮件:yang. 电线-

  德国埃尔朗根 2024年7月31日 /美通社/ -- 西门子医疗今天发布了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2024财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 2024财年第三季度 设备订单出货比良好,达到 1.07,这使 原已高企 的订单量进一步增加 尽管中国订单继续延迟,公司整体业绩与去年同期优异表现相比(剔除新冠病毒抗原快速检测业务,可比营收增长 10.1%),可比营收增长为4.3% 与去年同期强劲业绩相比,影像诊断业务可比营收增长 3.8%,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为20.0% 体外诊断业务可比营收增长2.1%;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为7.4%,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瓦里安可比营收增长9.6%;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与去年同期相比显著提高至16.6% 与去年同期强劲业绩相比,临床治疗业务可比营收增长 0.4%;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为13.9% 总体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达15.2% 调整后每股基本收益 0.52欧元 2024 财年展望 我们确认西门子医疗2024 财年的可比营收预计增长 4.5% 至 6.5%。除去新冠病毒抗原快速检测业务营收,则可比营收增长率预计为 5.0% 到 7.0%。调整后的每股基本收益预计达到 2.10 欧元和 2.30 欧元之间。 西门子医疗首席执行官孟天齐( Bernd Montag) :尽管中国订单继续延迟,但是我们在第三季度再次取得了整体良好进展,特别是瓦里安和体外诊断业务表现强劲。基于此,我们确认本财年业绩预期。 关于西门子医疗 创新境,为每一个生命。西门子医疗是全球领先的医疗设备、解决方案和服务供应商,业务遍及 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开展业务。西门子医疗由西门子医疗股份公司(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代码:SHL)及其子公司组成。作为一家领先的医疗科技公司,西门子医疗致力于提升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同时攻克威胁人类健康的致命疾病。西门子医疗的业务覆盖医学影像、体外诊断、癌症诊疗和微创治疗等领域,并通过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强化其各个业务的实力。截至2023 财年(2023 年 9 月 30 日),西门子医疗在全球拥有约 71,000 名员工,营收约为 217 亿欧元。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特比澳?)治疗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III期临床研究达到预设主要终点

  盖德问答是盖德化工网旗下的化工人互助问答社区,用户可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或者搜索其他用户沉淀的精彩内容。

上一篇:破解先进化工材料产业结构性矛盾以 下一篇:博隆技术:合成树脂领域气力输送领